中国人历来讲究因果,认为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。芸芸众生皆知有因果,真正理解和践行的却寥若晨星。因果报应真的存在吗?
什么是因果?
因果其实就是,
思想与举动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,
简单来说就是缘故原由与效果,
古代叫“业因果报”,
民间叫“因果报应”。
常人以为因果是佛教专属,
因果题目固然是佛法的核心,
但因果律也是宇宙天然规律之一。
因果报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,
是天然规律、宇宙法则。
世间统统皆有因果,
万事万物,一饮一啄,
即使是神佛菩萨,
也跳不出因果之外。
种什么样的因,
必会收获什么样的果。
从浩瀚宇宙到芸芸众生,
无论是有形照旧无形,
都遵循着永恒的因果定律。
谁都无法在因果中,
得到特别的宽待。
虽然因果论深入人心,
但许多人的理解是错误或片面的。
举个例子,比如西瓜是果,
那么西瓜种子是因,
但光有西瓜种子就能得到西瓜吗?
从西瓜种子到西瓜,
中心还有播种、施肥等环节,
系列适当劳作才能效果。
所以,因果要形成逻辑,
就肯定有需要条件,
这个条件在传统文化里叫“缘”。
完备的因果论应是因缘果律,
缘故原由-条件-效果。
人们常常会有两个误区,
一是把“缘”忽略了,
二是忘掉因的唯一性。
比如一个富二代或官二代,
命运的起点超出通俗人许多。
但若是他不走正道,
万贯家财最后也会败光,
这就属于坏了“缘”。
从当代科学角度来看,
假如我们把作用力当作因,
那反作用力就是果。
当人发出作用力,
就肯定会受到反作用力影响。
那报应为何有快有慢呢?
不是不报,时候未到。
产生“慢报”的缘故原由有两个:
一是报应的能量还在积累,
尚未从量变到质变。
二是不同人的前世业力不同,
对同样的报应能量(反作用力),
会有抵消的部分。
有的人会感到迷惑,
为什么有的善人却没好报,
恶人却获得福报了呢?
由于善人曩昔所造罪业深重,
如今因缘成熟,先受恶报,
但他今生所种的善因并没消散,
将来必定会受响应福报。
至于恶人为何得了福报,
是因为他曩昔善根深厚,
若今生不做恶事,福报会更好,
但今生的恶因终会落于其身。
菩萨知道因果报应的可怕,
所以有敬畏心,不敢造恶因。
而伧夫俗人无知而无畏,
等到遭受了果报才忏悔,
孰不知统统都是作法自毙。
善恶之报,如影随形,
众生只想逃离苦果,
却不知恶果起缘于恶因。
所以,若想改变某种状态,
必须从“因”开始。
中国人的“因果报应”观念,
有比较功利的一壁。
比如,后代要考取功名,
到庙里去烧香拜佛,
假如考上了就还愿,
考不上就不去还愿了。
部分中国人的信奉太功利化,
其实违反了因果规律。
修习者应该向内消灭尘埃,
而不是向外索求清净。
心外并无神佛,只在因果间。
人躲不过天然的铁律,
信因果者,其心常畏,
畏则不敢作恶;
不信因果者,其心常肆,
肆则无所忌惮。
《易经》有云:
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
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
世道轮回,因果循环,
行善积善,才可得善遇善。
佛家的因果是讲自己的三世,
即前生、如今及后世。
中国儒家的因果则讲三代,
即祖宗、自己、子孙。
两条因果线其实交叉重叠。
传统的因果理念,
其实和孝道思想是同流的。
要由远及近,按照次序,
从太祖山、太宗山、少祖山,
到少宗山、怙恃山,
这其实也是孝道的表现,
追根溯源,不忘祖宗恩德。
朝拱之山不能有逆反之象,
应当弯曲俯伏。
来朝之水不得直奔而去,
应当环抱围绕。
就象儿女对待怙恃一样,
要孝敬长辈,常陪伴环绕,
才能交好运,增长福报。
风水好坏跟人关系甚大,
若人能深谙因果报应,
管住自我的心、嘴巴、举动,
必然会福报越来越多。
德薄风水失,德厚风水聚,
龙真穴吉能招福,无德之人莫强求!
所以,望诸君敬畏因果,
积德行善,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,
福虽未至,祸已阔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