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宇宙有大关合,气运为主;山川有真性情,气势为先。
【原注】
此首章乃堪舆家之论气者第一机窍也。昔云:有地非人不下,有人非时不下。盖以气运官也。又云:察以眼界,会以性情,若能了此,天下横行,此以气势言也。如彼前哲,一睹形势,便知祸福之大小、世数之先后,全在气运上卜之。夫山川有真性情,何以辩也?昔人有云:山乘清秀,水乘积气石乘煞气,平乘脊气。又云:山谷异形,平原一气。此山川之大势,乃山川之真性情也。山何以独取清秀也?山之势类多刚猛而顽硬,惟患不美丽,若见美丽所丛,便是真气所聚。且上聚地惟天清之气居多,所谓收山不收水者正用之此处,故以峰峦之清秀为气愤耳。水何以独取积气也?水之势类多流走而闲逸,惟患不澄凝,若见诸水所积,便是真气所钟。且下聚地惟取凝蓄之气居多,所谓收水不收山者正用之此处,故以水之积气为气愤耳。石何以独取煞气也?山有山之喜气,亦有山之怒气,怒则山之威灵所在,威灵之气多露为石,若石山而徒刚猛压逼,不成体势,不作威仪,则徒有煞而无生矣。队而下之,祸不旋踵,故石贵乘煞气者,取其威而成体有气愤也,最宜细认平何以独取脊气也?如平阳一派之土,纯阳无阴,气愤不敛,苟得一骨脊之处高起,便为敛而有气愤矣。昔人有没牛吹气、如酥在汤之喻正如此。山谷何以称异气乎?现在山谷之间各自起势,各自开局,各自成门户,其气各异,故凡江南一带不当与江北同看,只见一个星辰特起,一个局面特开,有盖有送,有朝有迎,或如专城,或如停驿,倘得两三重水口,特特关锁,便为有结,便当着眼试观。闽广吴越之间,各村各社,各有名族,亦各有冢,诸凡语言习尚,又各不同风,惟异气然也。平原又何以称一气乎?现在四望广漠之地有何大分别?只见有一方冈脊起处,便作城池市镇,其为庐舍坟墓尽聚于此,即凡语言习尚,虽数百里多为串通,谓非一气然乎?倘居异气处,而漫以漠然四望之势求之,则以眼界大宽而失矣。倘居一气处,而心以山谷分结之势求之,则叉以眼界大窄而失矣。此认气以认气势为难也。
【白话提纲】
在宇宙中有一个大的枢纽,它是由气愤的运行构成。在山川中蕴藏有真正的禀性,首先要看气愤的势态。
这一段是堪舆家分析气愤的第一个诀窍。古人说过:葬地与下葬的人必要互符合合,下葬的时间也要与下葬的人相互吻合,这说的就是气愤的作用。又说过用眼睛观察,并结合对禀性的理解,假如可以了解这一道理,便可以环游天这说的是气愤的声势。曩昔的哲人,只要看到了形势,便可以推测吉凶祸福。年寿长短,这也都是通过对气运的考察得出来的。如何分辨山川中蕴含的禀性呢?古人说过:山凭借的是清秀,水寄托的是聚气,大石中会产生煞气,平地里则会寄托山脊的气。还说:山地和谷地的形势不同,而在平地上则气势相近。这说的就是山川的大形势,也是山川所蕴含的禀性。大山为何选择清秀?由于山势险要,性情刚烈,只怕不美丽,假如能够发现美丽的地方,也就是气愤聚集的地方。在这些高处的地方,多是一些清气,这就叫做“收山不收水”,所以将山峦上的清秀作为气愤。水中为何只选取积气?水势容易流散,不容易凝聚,假如能够凝聚起来,则是气愤所在的地方。在低处,重要以这种聚集的气愤为主,叫做“收水不收山”,所以将水流中的积气作为气愤。在大石中为何只产生煞气?在山间能产生喜气,也会产生怒气,怒气就是山的威势所在,而这种怒气外露则成为大石,假如山石陡峭刚猛,不成外形,没有威势,则只会生出煞气而没有气愤。它会产生磨难,所以说石贵乘煞气的意思是说,只有威势,成形的大石才会产生气愤,必要佃细辨别。平地中为何只选取山脊中的气愤?对于平坦的地势来说,纯阳没有阴气气愤便不会聚集,假如有一处地势呈现山脊的形势,便能够聚集气愤。古人所说的“没牛吹气,如酥在汤”的比喻就是这个意思。山谷为何称为异气?在山谷之间,形势各异,各自成形,所以对于江南的地带与江北是不同的,只要有一个地方突出便能够使得气愤格局睁开,有盖蔽、有送往、有朝拱、有迎来,有的像城池,有的像驿站,往返往复,假如有两三处水流的出口,则能够形成结穴,必要观察后再判断。在闽广吴越地带,毎个村落和家族,都各有本身的坟冢,虽然语言习俗各不雷同,这就是异气的缘故。为什么说平原为阔的大地之间会有什么分别呢?只要有一个地方隆起,便可以当做城池或市镇,人们的宅院和葬穴也都会选在这里。他们的语言虽然相距百里,但大多雷同,这难道不是一气的缘故吗?假如在异气的地方聚集,在广袤的大地去探求气势,则很容易失去线索。假如在气的地方,假如眼界局促,则也会很难找到。这也就是判断气势的难点所在。
天、地、人一体
宇宙这个大枢纽,是由气愤构成,宇宙中的天、地、人三物都是气愤所在且气运雷同,三才合一。